本所蔡文宜老師於9月13日參加政大法學院財經法研究中心舉辦之”2025年財經法新課題與新趨勢(四):「ESG下的社會與法制挑戰」”,發表「AI x ESG 雙軸轉型下台灣中小企業永續報告書撰寫之法律風險及治理挑戰」。
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AI)的蓬勃發展,已快速擴展其在企業永續報告(ESG Reporting)領域的應用。目前,市面上已有服務供應商透過數位技術與 AI 程式,協助企業自動化地收集繁複數據、將非結構化資料轉化為有用資訊,並依循特定永續標準,進行資料彙整與報告編撰。此類服務大幅提升了企業撰寫永續報告的效率與準確性。
然而,臺灣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組織編制精簡、財務及人力資源有限的困境,難以有效審核數位平台所編製的報告是否完全符合相關法規與監管要求。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中小企業透過此類永續數位平台管理永續資訊及編製永續報告時,可能衍生的法律風險與治理挑戰,並提出政策建議期望協助中小企業朝著永續公司治理目標前進。
其演說強調三大法律挑戰:
資訊不實與漂綠風險:若AI生成誇大或錯誤數據,企業可能觸犯我國《公平交易法》與《消費者保護法》等規範並構成「漂綠」 ,而其與AI服務商的法律責任歸屬將成爭議 。
董事會監督責任:依據《公司法》,董事會對報告真實性負有最終監督義務 。即便報告由AI產製,董事會也無法以此作為免責抗辯 。
個資與機密外洩:為製作報告而將含員工薪酬等個資或企業機密的資料上傳至AI平台 ,若管控不當,恐違反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導致資料外洩 。